上班族的厨房体验不一定好,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系上围裙、挽起袖子就得进厨房忙活,好比这头刚下了班,那头又接着上。厨房就该有个空气流畅的大窗户,把油烟甚至不好的情绪都过滤掉,独独留下浓稠的烟火气,饭热菜香的日子才会红红火火。
刚好我家厨房就有一个特别大的玻璃窗,高1.8米、宽1.5米,采光好,视野也开阔。
窗下是厨房的清洗区和操作区,也就是说,凡是烹饪前后的事务,都可以看着窗外的风景来完成。甚至菜在锅里时,也可以侧一侧身,站在窗前透透气———毕竟眼前的油烟虽挥之不去,但窗外却是远方啊!
办公地点没有搬迁的时候,单位就在我家隔壁,那是真真正正的一碗汤的距离。煲汤的时间不用太长,一个午觉的时间刚刚好。睡醒后捧了一碗汤静静地立在窗前,看着窗外喧闹的街巷里,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的人行色匆匆。我还看见,有些提早上班的同事,按照先到先得的规则,找到了满意的停车位把车泊好,然后走进办公楼。喝过了一碗汤,我出门下楼拐了个弯,也进入了刚刚我在厨房窗前看着的画面。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十年。
大窗户朝南,站在窗前可以看到南阳台的一角。因为阳光足,南阳台种了好些花。附近虽然都是成熟的小区,树木不少,鸟儿也不少,大约是抵不过我家阳台花草颜色的诱惑,总有鸟儿趁着阳台没人的时候,飞过来叽叽啾啾地闹一番。所以大窗户前偶尔也能成为观鸟区,甚至见过一身羽毛都是绿色的小鸟。
当然,相较于观鸟的偶然性,赏花是常态了。
南阳台东边靠墙的位置养了一株有年份的粉色朱槿,有两三个枝桠直接就伸到了窗前。那大朵大朵的粉色,即便在夜色灯影之下,也是不容忽视的美丽。
朱槿的旁边是一盆绿菊,一大丛的绿就装在一个小小的盆里。花枝长长的垂挂着,每根花枝又在顶端分叉成几根长出花蕾,一大把像是长发一般从花盆里披撒下来。这盆绿菊最佳的观赏地点正是大窗户前。花期到时,先是花枝顶端长出一个颜色稍深的点,那是刚刚冒出的小花蕾。花蕾慢慢地由小变大,整个过程就是一幅生长的画。画面全是绿色,浅绿的茎叶之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深绿花蕾,构成画的大体造型。随着花蕾一天天长大,画的图案也变化着———整体上看,花朵在“攻城略地”,侵蚀着枝叶的面积;往细微处看,花蕾的纹路越来越清晰了,像是一个个眉目渐渐长开的小女孩,颜色鲜妍起来。画的生长到了花蕾开始绽放时,才基本定格。这时花朵的颜色还在继续加深,直至绽放完全。绿菊的盛放是一件盛事,一年当中能遇上好几回。每逢盛事,我和家人自然要趋之若鹜,频频流连窗前,就连在我家做了多年清洁钟点工的大姐,每一次遇上了,都不忘赞美一番。
这个有着大窗户的厨房用了二十年。因为家里人都习惯吃住家饭,蒸、炒、焖、煎、煮、煲总是轮番上演,厨艺未必有多高,味道和营养还算凑合。小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下去,有好多次,当我在厨房窗前整理食材时,家人把买来的鸡鸭鱼放在旁边,便有一种感觉像是放下打猎打渔得来的收获———这显然是错觉,可也没错,都是辛苦工作得来的,用来犒劳辛苦工作的人们。人间烟火的高潮出现在菜做好的时候,冒着香气的菜热腾腾地从厨房端到饭厅,在橘色的灯光下,家人们一起伸出筷子,饭菜便从口腔一直暖到了心里。
朱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