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的春天终于来了,人们憋闷了一个冬天,现在都走到了户外,进行着各种活动。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季节,精明的商家早把风筝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过路人的目光,也把我的思绪吸引到了童年时光。
小时候能玩的东西很少,但每年春天,我们都不会忘了放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时没有卖风筝的,父母因为忙,也很少给我们做风筝,我们放的风筝,不是哥哥姐姐给我们做的,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限于材料和技术,所有的风筝都很简单。从旧帘子上抽几根竹篾,再找来几张旧报纸,一团纳鞋底的绳子,有了这三样东西就基本可以做了。五角星、并排的双鱼做得最多,手巧一些的会做个蝴蝶、燕子,仅此而已,不但样子简单,飞得也不好,有时放好几次,也不能飞到天上,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乐此不疲,一次次在河堤上、麦田里疯跑。在春风吹拂下,我们享受的是游戏的过程,至于成功与否并不重要,所以,我们的欢笑声远远要比风筝飞得高、传得远。偶有一个风筝幸运地飞到天上,那便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我们纷纷询问成功的原因,主人不说他的运气好,而是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介绍经验,俨然成了“小专家”,激动得好几天都把这件事挂在嘴边。
因为放风筝,我还大哭过一回。那年我十二岁,别人放风筝时,我也找出了原来的蝴蝶风筝。那是姐姐三年前精心给我做的,不但样子好看,而且飞得也很不错,给我挣了不少“荣光”。可是风筝用得久了,不结实,刚拿出来,还没放就散了架。我很沮丧,可是也没办法。姐姐在外省上大学,刚开学没多久。父母没时间,也不会做。父亲叹了一口气,下地干活了。看着别人拿着风筝出去玩了,我急得大哭起来。母亲忽然想了一个办法。她说:“今年正月十五,你姐不是给你做了一个灯笼吗?”我止住哭声,点了点头。“可那是灯笼呀!”母亲说:“没事。你把那个双鱼灯笼之间连着的竹篾去掉,不就是两个双鱼风筝了吗?”我眼前一亮,是呀,这真是个好主意!我把灯笼找出来,母亲帮着我,很快把灯笼改成了风筝。我拿着风筝跑出了家门,没想到,这个改装后的风筝虽然小了些,但飞得很高。
如今,各式各样的风筝早早地摆满了街头玩具店,大的、小的,布的、塑料的,不但外形多样,颜色艳丽,还能很方便地拆装。一到周末,广场上空飞满了风筝。人们在春风里抬头仰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我想他们放飞的不仅是风筝,更是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寇俊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