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就是盼过节,年味未消就开始盼过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放鞭炮,看秧歌,遛花灯,火树银花不夜天,逍遥快乐赛神仙。
元宵节晚上,比起看花灯,小孩子们更喜欢遛灯,挑着灯笼四处撒欢各处溜达,自己参与到节日之中,想想都激动不已。把平时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都攒起来,有好几元钱,足足就是一个“小土豪”了,就能奢侈点买个花灯。小孩子们大多都到街市上去买那种便宜的简易花灯,这种花灯是由四块长方形的小玻璃用彩色厚纸条贴成方立柱形,上下边再各贴上四小块矩形玻璃收口,在玻璃面上画几朵花,这样的一个漂亮玻璃花灯就能伴着小孩子们过元宵节了。要是有钱的话还能买个不用纸条糊的玻璃花灯,这是一款非常抢眼的圆柱形灯笼,它比一般用纸糊的花灯或是小方玻璃灯要大要亮,谁要是有这款花灯,走到哪里都是最亮眼的。
如果钱不够,自己动手做个漂亮的花灯也行。自己做花灯省钱,只要买几张彩色纸就可以了,做花灯首先用木棒或铁丝做成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灯笼框架,然后把彩色纸糊到做好的框架上,还可以设计一些装饰,造型各异、颜色各异的花灯就做成了。点上蜡烛,虽然没有玻璃花灯亮,但远远看去也非常漂亮。总之元宵节提一盏花灯,才像过节的样子。
正月十五晚上天刚黑,花灯就像长了两条小腿似的从各家跑出来,小孩子们 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门遛灯,一开始三个五个凑到一起,噼噼啪啪地放着小鞭炮,逐渐这一伙那一伙遛灯的孩子们聚到一起,花灯越聚越多,一会儿工夫聚集了好几十人。大家都跟在头灯后边排起长长的队伍开始遛灯。那时有个约定,谁的灯最好最亮谁就是头灯。遛灯时走在前面的都是大孩子,小孩子跟在后面,边走边有许多挑着灯笼的孩子们又加入队伍中来, 越走人越多。
挑灯步月踏雪行,在头灯的带领下,遛灯的队伍就像一条火龙一样,蜿蜒在家附近的大街小巷,走一会儿就有几个大孩子兴奋地高声喊道:“过……节……啦!”走在后边的孩子们高兴地应着:“啊……啊……”就这样边走边喊,气氛火爆热烈,激情高涨,灯笼的火光映照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庞。
有些大人为了给孩子们助兴,等遛灯的队伍过来时,他们就连放鞭炮再放烟花的,孩子们高兴地围着燃放的烟花转圈儿,随着烟花的腾空而起,兴奋地喊着,叫着,欢呼着,手中的花灯就像长了小翅膀一样,一会儿挑上一会儿挑下,一会儿飞这儿一会儿飞那儿的。周围的秧歌声、锣鼓声、铙钹声、唢呐声、鞭炮声,声声入耳,伴随着这节日的交响曲,遛灯的孩子们在兴奋中捕捉着节日的欢乐。
在遛灯的队伍里,有的小孩子跟不上大孩子走路就一路小跑跟着;有的孩子挑着灯笼跟着人群走走跑跑,有时一个不小心绊倒了,把灯笼摔到地上压扁了,正方形的灯笼摔成了菱形,但只是咧咧嘴,又点上蜡烛挑着个扁灯笼继续跟着队伍走;还有的孩子挑着纸做的灯笼,灯里的蜡烛一晃动一歪斜,纸灯笼就被火烧着了,烧得残缺不全只剩框架,那也决不掉队,挑着灯笼架也跟着队伍一样遛灯……不管有什么小插曲,大家仍然兴高采烈地边走边喊着:“过……节……啦!”又兴奋地一块起着哄,高声应着:“啊……啊……”
多年后,想起小时候正月十五晚上大家在一起遛灯的情景,仍是激动不已,那兴奋酣畅的喊声,就像乡愁一样,一生都萦绕在心底久久回荡着。想起那时的孩子们遛灯跟不上就跑,灯摔扁了挑着个扁灯照样走,灯笼烧坏了仍然跟着大家一路前行,这样的情景令我感慨万千。人生的道路上不也应当如此吗?在前行中走慢了就跑几步,摔倒了就爬起来,收拾收拾继续跟大家快乐前行,不气馁,不沮丧,不言败。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品格,一种风度,更是一种乐观人生。为了心中的美好而一往无前不畏艰险地去追求,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喊出你最高兴最幸福的声音。
曲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