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一首众所周知的诗歌。讲述的是有情人因为不能相见,只能通过生长在南国的红豆以寄托对彼此的思念,表达对彼此的那份爱,那份情。由此,红豆就成为有情人彼此思念的信物和明证,就像明月在诗人笔下的意象一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看到挂在长空的明月时会想到对方;当看到眼前的红豆时,也一样看到对方就在眼前。相思是有情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更重要的是对爱情的理解和灵悟在心灵深处畅想给对方的一首爱情咏叹调;通过那种诗意的畅想,把对方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幻化成天使或者爱神,其中含有美好的浪漫因子;在相思中体验到那种难以相见时的别一情怀。相思是情人无法相见时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表达方式。但是,相思不能成为一种习惯,长久的相思,没有结局的相思,一旦成为习惯,就可能转化为单相思,成为一种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相思病。
从古到今,关于相思的故事层出不穷。由彼此的相思到单一的相思,由相思到相思病,演绎出的是一曲曲悲欢离合的故事。如《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当贾琏逼她出嫁时,她才在无奈之下说出了她爱的人是柳湘莲,可是由于她从来没有向对方表白过,所以对方也没有机会接近她、了解她。最后,柳湘莲仅根据“贾府除了门前的两只石狮子干净罢了!”的传言毅然拒绝了她纯洁的爱情,逼得她自刎以明志,柳湘莲后来则因自责而出家远行。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二人相互爱恋,但是却遭到了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因为得不到爱情患上了心身疾病,最后郁郁而终,祝英台最后也殉情自尽。
还有《西厢记》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二人一见钟情,产生强烈的爱慕之心。张生对莺莺的才华和贤孝格外敬佩,但由于莺莺母亲的干预,两人彼此不得相见,以至于张生相思成病。不过还好,两人还是“终成眷属”。眼前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去岁搞得沸沸扬扬的甘肃姑娘杨丽娟对著名歌星刘德华的相思演变成了悲剧。杨的父亲跳海身亡,杨到目前为止依然对刘穷追不舍。中国古代好多相思成病的故事屡见不鲜。男生或小姐通过偶尔的一次相见就暗恋对方,由于终生不能相见,郁郁寡欢,了此残生,这其实都是典型的相思成病的范例。不过,有的是悲剧,有的是大团圆,但更多的是以悲剧结束。
相思,从字面来讲,是双方的事情,相就是相互的意思。这是有情人不能相见才有的一种思念;单相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纯粹是一厢情愿,剃头挑子一头热。不管是相思还是单思,都是由于感情上的强烈需要引起的,人是感情动物嘛。相思的基础是爱,这是最为重要的。像《水浒传》中的高衙内相思林冲娘子,西门庆相思潘金莲,不能算作我谈论的相思的范畴,那是强取豪夺,是没有爱情基础的赤裸裸的性侵略、性占有。相思是由对彼此的爱,或对对方的爱而产生的,由爱到情,继而产生恋,由恋而演变为不可缺少,当其缺席时,就会成为一种病,就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不能责怪任何一种相思存在的合理性。人的感情世界是一个无比博大和丰富的空间,它可以承载难以想象的一切。
相思最好能成为彼此不能相见时品尝到的一枚刚刚摘下的橄榄。
作者:高海平